听新闻
放大镜
身边的检察英模|追记朱金超:遇到困难往前冲
2021-09-29 16:14:00  来源:最高人民检察院

  遇到困难往前冲

  ——追记河南省西华县检察院第一检察部原主任朱金超

  朱金超与同事讨论业务。

  朱金超(右)在群众家中走访。

  9月1日中午,河南省西华县检察院第一检察部主任朱金超主持讨论4起案件后回到办公室。他本想靠在椅子上喘口气就下班回家吃午饭,却再也没有醒过来。

  一位从检32年、年仅53岁的检察官,就这样与他最心爱的检察事业永别了……

  政法同行公认的“朱教授”

  1989年,朱金超从中南政法学院(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毕业后进入西华县检察院工作。检察机关内设机构改革后,他任西华县检察院检委会委员、第一检察部主任。

  西华县政法同行们可能不知道朱金超的真实姓名,但一提起“朱教授”,却无人不知。“他是周口市刑诉业务专家,西华县检察院一半以上的员额检察官是由他手把手带出来的。而且,无论是检察院、法院还是公安,遇到法律疑难问题,首先想到的就是咨询他,他也总能给出答案。”西华县检察院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朱金玲说。

  西华县检察院第一检察部检察官陈卫敏已是该院的中坚力量。8年来,她一直和朱金超在同一个部门。她坦言,自己前进的每一步,都离不开朱金超的帮助:“你问他一,他能答十,总是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东西全都教给你。”

  说到朱金超的离世,西华县公安局四级高级警长陈继业的眼圈红了:“最近,我们经过近两年时间侦破的涉案150余人的潘某涉恶犯罪案,一审已顺利结束。这是朱主任提前介入全程参与指导的结果。”

  有荣誉的时候,他总是往后躲

  为巩固第一批检察队伍教育整顿成果,朱金超离世后,西华县检察院党组决定在全院掀起向朱金超学习活动。但在整理他的事迹材料时,却发现找不到他近十年来获得的荣誉。

  “有困难的时候,他总是冲在最前面;有荣誉的时候,他总是往后躲。”该院第一检察部检察官王利娜的一句话,让该院检察长马灵钧恍然大悟。“朱主任最有资格参加评选,他却主动把这些机会和荣誉让给我们这些年轻人。”王利娜说。

  后来,同事们在帮助朱金超家人整理遗物时,发现了他十几年前获得过的荣誉:荣立个人三等功两次,被评为西华县“平安建设先进个人”、周口市检察机关“优秀公诉科长”、“河南省政法系统执法先进个人”。

  朱金超离世后,周口市政府为其追记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个人二等功,西华县委追授其为“优秀共产党员”。

  今年3月第一批检察队伍教育整顿以来,西华县检察院第一检察部承办了该院70%的刑事案件,还有几个工作专班也都设在第一检察部。为了高质量完成院党组交办的工作任务,朱金超每天早上7点左右就到单位,下班后加班一两个小时是常态。

  记者还了解到,今年7月,河南发生特大汛情,洪峰过境西华。为了响应院党组号召,朱金超第一时间报名参加了抗洪突击队,日夜坚守在抗洪一线。

  做群众工作有一套

  基层检察院办理的多是一些“小案”。这些案件,如果只是简单地按照流程办理,既省事又省时,但朱金超想的从来不光是案子怎么办,而是更多地考虑能不能真正化解当事人之间的矛盾。一起“小案”到了朱金超这里,往往要经过一次次沟通、一次次调解,直到矛盾彻底消除。

  2019年12月9日,庞某梅等5人因不满自己以前的承包地被征收后租给某公司开设驾校,雇人用铲车将驾校院墙及刚修的水泥路面铲坏。经鉴定,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8万余元。

  在办理该案时,朱金超认为,如果就案办案,双方的积怨只会越来越深。于是,他决定促成双方达成和解。据该院第一检察部检察官助理王思齐回忆,双方起初火气都很大,一方誓不低头,一方决不谅解。

  “那段时间,朱主任开着自己的车,带我去案发现场很多次。”王思齐说,为了促成双方和解,朱金超不光发动当地村“两委”干部做双方的工作,还把双方的亲戚朋友关系都用上了,最终说服他们,犯罪嫌疑人赔偿被害人损失并自愿自罪认罚,被害人也对犯罪嫌疑人表示了谅解。最终,该院依法对庞某梅等5人作出不起诉决定。

  “金超做群众工作有一套。”这是西华县委政法委副书记袁昶对他的评价。

  “从检30多年,从未因办案或其他原因引发过负面舆情或群众信访,这一点很难能可贵。”在日前召开的朱金超事迹座谈会上,河南省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段文龙对朱金超的事迹予以肯定。

  “朱大哥”“朱老师”“朱爸爸”

  前段时间,王思齐因骑电动车与人发生碰撞造成尾骨受伤,住院治疗没多久就回单位上班了。朱金超看见她说:“咋不多歇几天呢!”接着又好像在自言自语:“等忙完这一阵,我也得休几天假,带你嫂子去好好体检一次。”可这个愿望却再也无法实现了。

  同事们都知道,朱金超容易低血糖,好几次在研究案件时,他突然觉得身体极度不适,汗出如浆。同事们都劝他赶紧去医院,而他总是摆摆手,让同事到食堂拿个馒头回来救急。情况稍一缓解,他就又开始忙碌起来。

  王思齐工作时离朱金超最近,亲眼看见了朱金超的工作节奏:“他就像一个陀螺,永远没有停下来的时候。某个案件办结了,我们就想着喘口气,这时候主任就会把我叫过去,拿出一个案件来跟我进行辩论。”

  王利娜向记者回忆了一个细节。她们每次去法院开庭,朱金超只要能挤出时间,都会在法庭外“偷听”。庭审结束后,他会在部门例会上对出庭情况进行总结。“我就是在朱主任的‘拔苗助长’中成长起来的。”王利娜说。

  说起朱金超工作的努力,陈卫敏这样“吐槽”他:“他大儿子第二天就要结婚,可他头天晚上还在办公室跟我们讨论案件。我们劝他等办完喜事再研究,他却不紧不慢地说,‘我都不慌,你们慌啥’。”

  陈卫敏向记者模仿着朱金超的语速和腔调,却突然哽咽了,停了好久,才又接上一句话,“他儿子当时去威海上大学,报到的时候他忙得连送都没去送,孩子是搭别人的车过去的……”

  朱金超追悼会当天,自发前往送别他的人络绎不绝。“朱大哥”“朱老师”“朱爸爸”……写着各种各样称呼的挽联和花圈,挂满墙壁,塞满通道。

  “毫无疑问,每一个称呼的背后,必定都有着一段让敬献者终生难忘的经历,正是那段经历,照亮了他后来的人生。朱金超就是那支照亮他们人生之路的蜡烛。”西华县法院刑庭庭长王鹏志说。

  (本报记者刘立新 通讯员王天润 屈琳琳)

  编辑:张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