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实践中如何认定商品局部欺诈
2018-06-13 15:06:00  来源:正义网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以下简称《消法》)所规定的“欺诈”,通常意义上是指商品是假冒伪劣的,也就是说该“欺诈”是及于整个产品的。然而一些情况下,经营者并未对整个商品有欺诈行为,而是对商品的某个部分或是局部有欺诈行为。这种行为可被称之为“局部欺诈”。那么,在司法实践中应该如何准确界定何为局部欺诈呢?

  一、商品瑕疵是否属于局部瑕疵

  究竟什么是“局部瑕疵”并没有精确的界定。一般认为,局部瑕疵是指双方争议的商品在整体上并不是假冒伪劣产品,而只是在商品的局部存在假冒伪劣问题。实践中,比如买手机,电池并非原装,但手机并没有质量问题;或是买汽车,车漆被蹭掉或是车门擦刮过修复好后以新车名义出售,但汽车质量功能不受影响。这些情况通常被认为商品存在局部瑕疵。

  司法实践中如何认定是否是局部瑕疵,通常可以从瑕疵部分的价格在整个商品价格中所占比例来考察。所占比例较小的,一般可以认定为局部瑕疵。至于这一比例确定为多少较为合理,并没有一个确定的数额,实践中可以参考最高人民法院对于商品房面积缩水的规定,设定类似3%这样的一个界定值。瑕疵部分价格不超过商品总价的3%,可认定局部瑕疵。当然,这一比例并不是绝对的,审判实践中法官应根据具体案情进行判断。

  二、局部瑕疵是否对商品的整体质量功能产生严重影响

  司法实践中对这一点的认定主要是通过商品整体质量、功能是否具有完整性来进行辨别的。局部欺诈中,商品的局部瑕疵并未严重影响到商品整体的质量和功能,也就是说商品整体并不存在质量问题,商品整体功能正常。但该瑕疵对商品的价值有破坏力,使其不能够与没有局部欺诈的产品的价值相等,使消费者所拥有的产品价值量受到损害,有的还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产品使用价值的损害,同时还会影响消费者购买该产品的主观意愿。

  除了看商品整体质量性能是否受影响,还可以从局部瑕疵存在的商品的部位来考察。商品的构成按其重要性可分为核心部位和非核心部位。核心部位往往决定着商品的性能,比如汽车的发动机就直接影响到汽车性能的好坏。如果局部瑕疵存在于商品的核心部位,就可能会影响到商品整体质量性能。当然这一点并不能一概而论,有时候瑕疵虽然存在与非核心部位,但也可能会影响整体性能,所以应该结合产品的核心部分和非核心部分来判断产品的基本功能是否具备。

  三、经营者对于局部瑕疵是否存在欺诈的故意

  构成欺诈必须要有欺诈的故意。民法中,欺诈是指当事人一方故意编造虚假情况或隐瞒真实情况,使对方陷入错误而为违背自己真实意思表示的行为。我国工商行政管理局制定的《欺诈消费者行为处罚办法》中对欺诈消费者行为的定义是指“经营者在提供商品或者服务中,采用虚假或其他不正当的手段欺骗、误导消费者,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行为”。对于局部欺诈来说,就是指经营者明知商品存在局部瑕疵而故意编造虚假情况隐瞒真实情况,或是应当告知而未告知,使消费者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行为。

  司法实践中,笔者认为应当注意以下几种情形:第一,局部欺诈比较典型的情形是经营者明知商品存在局部瑕疵而故意编造虚假情况进行隐瞒的行为。比如车辆受损,销售商进行修复后再以新车名义出售。第二,不作为也可能构成局部欺诈。按照法律规定,经营者应当向消费者提供有关商品或者服务的真实信息,而如果经营者在消费者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时保持沉默,没有向消费者说明商品存在局部瑕疵的情况,也可能构成局部欺诈。换言之,对于商品的局部瑕疵,经营者应当告知而未告知,同样属于局部欺诈。比如经营者将同款的舒适版车辆加装真皮后以真皮版车辆出售,而未告知消费者改变配置的实际情况,就属于这种情况。第三,经营者对于局部瑕疵的欺诈须以“故意”为构成要件。法院如何判断经营者是否有“故意”?对于“故意”的举证责任又该由谁来承担呢?依据《消法》对消费者特殊保护的立法目的及参考发达国家法院的经验,应当采用举证责任转换的法技术。即不要求消费者举证证明经营者具有“故意”,而是要求经营者就自己不具有“故意”举证。

  编辑:张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