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关注新时代控告申诉检察工作|李婧:70多封感谢信的声音
2021-10-28 17:01:00  来源:最高人民检察院

  70多封感谢信的声音

  ——记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十检察厅检察官李婧

  李婧(左)在指导书记员办理来信。钟心宇摄

  “最高检的检察官是用心血看完了我的材料,他们苦了、累了,不容易,为民操心费心!”“你们的回函就像黑夜里的光。”“我的信不再石沉大海!”……在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十检察厅“12309办信组”档案柜里,平整地放着70多封感谢信。这些信来自天南海北,写信人同收信人素未谋面,但字里行间中,他们用真挚的语言表达着那份信赖。

  从事控告申诉检察工作十余年,第十检察厅“12309办信组”检察官李婧获得过很多荣誉称号。她说,这些感谢信同样是沉甸甸的“荣誉”:“我们时常被群众的话语感动,随之而来的是更强烈的责任感。”

  “你们的答复让我看到希望”

  2019年,最高检提出群众信访“7日内程序性回复,3个月办理过程或结果答复”制度,并且在全国两会上作出承诺。

  回忆起“群众信访件件有回复”工作刚起步时的感受,李婧说:“我们曾以为这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她还记得,曾有来信人在周末收到回复短信后,误以为这是“假冒”最高检名义的“诈骗信”,十分气愤地来信“举报骗子”。

  2020年以来,最高检已接收和办理群众来信近32万件,对具备回复条件的在7日内均回复了信访人。从“不可能完成”到“百分百回复”,究竟发生了什么?

  走进办信组办公室,记者看到工作人员每个人身边都有几摞半人多高的信件,按照“已回复”“未回复”“待回复”等类别摆放得整整齐齐。

  “这得益于高效严谨的办信程序。”李婧介绍,“首先,群众来信全部录入网上信访信息系统,件件可查询、可跟踪、可监督,群众的来信‘一封都不会少’;第二,建立受理案件、交办案件等专项台账,责任到人,保证‘每封都可查溯’,每一封信都有着落;第三,扩大回复答复覆盖面,明确律师、转交人、信访人等‘人人均已回复’。”

  2021年7月,一张薄薄的信纸寄往最高检,写信人是来自天津市的张大爷。他的来信虽明确请求最高检监督一起案件,但并未附任何法律文书,也未说明案件诉讼过程。

  第十检察厅书记员田甜将这封信交给李婧后,她和同事很快通过书面和短信方式告知张大爷申诉的法律程序,并列明需要提供的法律文书。10天后,张大爷给最高检寄来第二封信,“这是几十年来收到的第一个答复……这次的答复使我非常激动,让我看到了希望……”

  “当我们收到群众一封封感谢信的时候,我们为能够成为‘群众信访件件有回复’这项工作的见证者和践行者而感到无比自豪和骄傲。”李婧说,“正如张军检察长所说,‘老百姓给最高检写一封信不容易,我们一定要以高度负责的态度,认真办理好每一封来信,能认真到什么程度,就得认真到什么程度。’”

  “你们是黑夜的光”

  1年20余万件来访信件,意味着办信组平均每人每天要回复50余封信。如何确保信件“办得快又办得好”?

  “七日内回复包括程序性回复和结果性回复,要求办理信件的人能够迅速、敏锐了解群众诉求,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进行办理。”李婧说。为了提高办信专业性,她为集中办信组每名书记员量身匹配一个专属岗位,每人负责一类信件或事项,通过“专攻一强项,做精一件事”,对每名书记员进行专项培养。

  “我主要负责办理刑事申诉受理信件,这项工作要求我必须熟悉相关实体、程序问题,也要更加了解受理标准。”办信组书记员时琳琳介绍了自己的日常工作,“受理审核后,当天统一移送给审查检察官,每天记录办案台账,每个案件的办理进展我都清楚,日常问题也能迅速解决。”在李婧的带动下,办信组定期抽查质检、周周通报、月月培训,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交流办信经验,不断提升业务能力和办信质效。

  服刑人员余某曾向最高检写信申诉案件,第一次来信依法分流至省院并书面回复后,过了几个月他又来了一封信,这封信让李婧有些吃惊,因为信中写道:“我的申诉是没有人理会了。”

  怎么回事?李婧经过认真跟踪核查发现,省院已经启动程序,但是没有及时回复信访人。随即,李婧催办该省案件承办人,并书面通知信访人余某案件办理进程。

  “你们是黑夜的光”,余某在随后的感谢信中写道。

  上门化解55封信积累的疑问

  同样的案件、同样的内容,这已经是范大叔给最高检寄来的第55封信了。过去两年,三级检察院多次通过书面材料、电话短信告知他提供申请民事诉讼监督材料,但范大叔从不理会,下一次依然寄来同样的信件。他为何反复来信?难道是信访人不愿意维权?

  带着55封信积累的疑问,李婧赶往四川,与范大叔面对面沟通。原来,范大叔对法律程序理解有误,才导致重复来信。李婧帮着范大叔整理了他的诉求,梳理了法律程序和需要准备的材料。看着专程到家门口来为自己解决问题的李婧,范大叔十分感动:“不论办理结果怎么样,我都非常感谢最高检!”

  返回北京的路上,李婧回想以往的办信经历:最高检几乎每天都能收到重复来信,回复效果常常不尽理想。是什么原因让他们重复来信?能不能从源头上解决重复信访呢?

  李婧一头扎进案件系统中,浏览了几万个信访案件,结合“案-件比”,建立了“三色信”分类办理方法——

  首次寄来的信件标为“绿信”,即信访“案-件比”为1∶1。通过第一环节办理到位,一次性化解问题,从源头控制重复信访增量。今年4月至8月,最高检接收首次来信近3万件,经回复后,其中2.28万件未再次来信,实现了76.4%的来信“只寄一次”。

  重复来信1次至4次的标为“橙信”,即信访“案-件比”为1∶2至1∶5。对这类来信,办信组通过12309检察服务热线、跟踪督办、预约接访、简易公开听证等,将程序引导、释法说理和矛盾化解工作做到位,让重复信访解决在萌芽阶段,避免矛盾升级。

  重复来信4次以上的,信访“案-件比”超过1∶5,标为“红信”,其中不乏重复信访百余次的“骨头案”“钉子案”。一名偏远地区的信访人7年间向最高检信访150余次,老人惯用少数民族语言交流,沟通存在客观不便。李婧与最高检第十检察厅检察官郑小鹏远赴当地,与双语检察人员一起到申诉人家里,为老人讲道理、说法律,终于使他息诉罢访。

  “最高检兑现了‘群众信访件件有回复’的承诺……”一名“老”信访人在信中写道。

  (本报记者闫晶晶 见习记者谷芳卿)

  编辑:张幸